业界
姚文学《淘书手记三部曲》出版面世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合肥作家姚文学新著《淘书手记三部曲》,值此美好的收获季节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这套《淘书手记三部曲》由《花冲公园篇》《周谷堆篇》和《签名本篇》三册组成,淘书、读书、藏书、著书构成其主旋律,是作家满怀爱书之情十几年坚持不懈付出辛劳的创作成果。这套书的出版,是合肥作家在书话题材创作方面的新开拓、新突破,也是对“呼吁全民阅读,营造书香城市”的响亮回应。
作家姚文学身居省会合肥,花费十年工夫,跟踪花冲公园、周谷堆两处旧书市场,穿梭增知、三友谷、知行等数家旧书店,淘得万册旧书。他一心一意,千转百回,乐在其中,终写出《淘书手记三部曲》。这是一份私家淘书读书备忘录,也是一幅合肥旧书市场素描画,字里行间,屐痕处处,折射出渐行渐远的历史的背影、文化的魅力、思想的光芒。书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娓娓道来,所写的多是书外的轶事掌故及
出版界资深一个城市,需要一个旧书市场。每一个旧书市场里,总有一批资深的淘书人。他们一年四季中,无论寒暑,不分阴晴,时常留连于一排排旧书摊前,陶醉在无尽的故纸堆中,默默坚守着一片精神家园,成了城市里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他们在旧书的汪洋大海里寻寻觅觅,就像沙里淘金一般,总有不期而遇的收获和意想不到的惊喜。一旦觅得一本好书,就像发现一片未知的新大陆。他们是一群有趣的灵魂,在长年累月用心淘书的同时,与那些旧书摊主们从陌生到熟悉,从讨价还价到相互牵挂,从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将乐此不疲的淘书生涯,过成了有滋有味的生活日常。
在书香城市合肥,就有这么一位精彩的淘书人——姚文学老师。他为人真诚,兴趣广泛,阅历丰富,推销过可乐,开办过相馆,研究过化工,后来长期供职于媒体行业,左手新闻右手文学,双管齐下,笔耕不辍。可他最大的爱好,还是专注于淘书事业,曾花费十年工夫,跟踪两处旧书市,穿梭数家旧书店,历尽千回百转,淘得万册旧书。并且一心一意地且淘且读,以博览群书的视野、丰赡厚实的学养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夜以继日写下数十万字手记,终于撰成一套《淘书手记三部曲》。
这是一份私家淘书备忘录,也是一幅旧书市场素描画。此套新著共三册,分别是花冲公园篇、周谷堆篇和签名本篇。数百篇手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字里行间,屐痕处处,折射出渐行渐远的历史的背影、文化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芒,读来妙趣无穷,启人心智。
诚如姚文学老师所言:“在我眼里,一座城市的旧书市场是一间不设任何门槛的求知课堂,是一座鱼游于水享受精神愉悦的欢乐天堂。”对他来说,闲逛旧书市场,是业余生活的一种放松,一种享受。阅读不仅给他带来极大的快乐,也让他在这个热闹非凡的世界里,学会了默默地忍受,忍受而达观。书中乾坤大,那些层层叠叠的旧书,夹金埋玉,十分诱人。每当他从容漫步于文字丛林之中,总会看到许多新鲜的人和事,仿佛走进另一个与现实生活迥异的奇妙世界。
他十年如一日地往返于旧书市场,俨然一个勤勉的捕鱼者,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每逢周日风雨无阻。他以一种独到的眼光,精挑细选心仪的书籍,边淘,边读,边写,如此一发不可收拾。那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皆是有感而发,情动于衷。他常常将这些手记发到博客和上,与朋友们交流阅读心得,分享淘书乐趣。他对淘买旧书的这份痴迷,得到许多朋友的热心鼓励,特别是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疏利民老师的强烈关注。
疏利民老师是位慧眼识才的有心人,作为省城一位深具文化情怀的知名图书策划人,他认为姚文学老师名如其人,为文学而生,文风自然朴实,保持土地本色,有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因书香而结缘的知己友情,没有一点急功近利的行为,但有一种高山流水的境界,令人由衷感佩。在疏利民老师的精心酝酿和全力策划下,这套珍贵的《淘书手记三部曲》,历经三年时间终于隆重面世。疏利民老师经常为现今的人们不读书而深感痛心疾首,他出版此套手记,就是要以姚文学老师这种无功利的淘书行为和读书乐趣,来感染那些远离书本而心浮气躁的人。只有喜欢读书的人多了起来,我们的社会才会处处充满盈盈的书香。
在一个桂花盛开的金秋,当我从疏利民老师那里喜获这套品相精美的新著,不禁眼前一亮。此时阳光灿烂,花香满城,此刻新书在手,书香氤氲。那雅洁的装帧和沉甸甸的分量,让人既不敢小觑,又爱不释手。在拜读此书的过程中,我被两位文化人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一个城市的秋天,不能没有一片桂花林,一座书香城市,不能没有一批营造书香的人。在我看来,疏利民和姚文学这两位老师,就是省城合肥两株茂盛的桂花树,为我们带来了如桂子一样浓郁的书香。
作家冯骥才说得好,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旧书市场充满着太多的乐趣,有很强的魅力。不要羡慕人家怎么爱读书,先要看看人家怎么对待书。旧书市场如一个世界,蕴藏之博大与深厚,永远不可思议。换一个角度看,一个拥有一些生气勃勃的旧书市场的城市,必定是个“书香社会”。而一个缺少旧书市场的城市,必定会缺少着一种深层的韵致吧。
书海茫茫,无边无际,有些书籍本无新旧之别,旧的只是纸张和年月。旧书市场能够吸引读书人越陷越深,因为那里简直就是一条历史的长河,会不断开阔人的眼界,流动的旧书有磁铁般的魅力。
光阴似水,岁月悠悠,一本书和一个人在世上流浪的时间,哪个会更长久一些呢?谁能以满腔赤子情怀,将一册册旧书温暖收留,或妥善珍藏,为它们筑就一座时光之城呢?
读书随处净土,淘书即是寻人。众里淘书千百度,蓦然回首,有多少的孜孜不倦,就有多少的丘壑烟霞。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畅游于温馨的书香世界里,以文学为良师,以书籍为益友,既可追溯往昔历史和记录现实当下,又可获得书香的熏染与精神的洗礼,这是一件何其幸福的事情。
所以,读书是为了遇见另一个自己,也是我们另一条回家的路。
人生至乐,莫如读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姚文学老师因读书、著书而快乐,因淘书、藏书而富有,他对旧书市场的钟爱和对旧书的痴迷,恒心与毅力兼具,温度与情怀并存,不失为一种探寻历史光芒的方式,也可谓独辟蹊径的一种读书选择。
如此不经意间,就淘出了另一个自己,觅得了别样的人生。
姚文学,安徽肥西人,1968年生。推销过可乐,开办过相馆,研究过化工,后长期供职于安徽法制报社等多家媒体,直至成为资深平面媒体策划撰稿人。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合肥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合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安徽省民俗学会监事会副会长兼《乡音》杂志主编。著有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在省市报刊发表新闻、文学类作品约5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