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中信建投:多地政策频出 商业航天与卫星互联网产业进程加速
中信建投发布研究报告称,目前,商业航天发展已成全球火箭发射主流。2023年全球年度发射达222次,其中美国SpaceX占美国全年发射数量的84%,占全球全年发射数量的44%,我国商业航天亦是蓬勃发展,在2023年全年67次发射任务中,商业航天参与者达17次。国家与多地政府政策频出,卫星互联网产业进程不断推进,可重复使用火箭、大规模星座布局为核心目标,相关技术进展与星座布局有望加速落地。
国家与多地政府政策频出,卫星互联网产业进程不断推进,可重复使用火箭、大规模星座布局为核心目标,相关技术进展与星座布局有望加速落地。
2024年1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2023年10月26日,上海市发布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年11月30日,成都市发布
商业航天发展已成全球火箭发射主流。
2023年全球年度发射达222次,其中美国SpaceX占美国全年发射数量的84%,占全球全年发射数量的44%。我国商业航天亦是蓬勃发展,在2023年全年67次发射任务中,商业航天参与者达17次,占我国全年发射数量的25%。
火箭发射端,在火箭发射成本与发射资源方面,我国与美国SpaceX仍有较大差距。SpaceX公司凭借重复使用运载技术,进入空间能力大幅增强,在卫星互联网“星链”系统需求推动下,已占据美国发射活动的绝对主导地位,在全球发射市场也已占据“半壁江山”。
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多地政府政策频出,卫星互联网产业进程不断推进,可重复使用火箭、大规模星座布局为核心目标,相关技术进展与星座布局有望加速落地。
2024年1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2023年10月26日,上海市发布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到2025年,以商业航天跨越式发展为牵引,围绕卫星制造、运载发射、地面系统设备、空间信息应用和服务等环节,加强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发展,推动空天地信息网络一体化融合。探索星箭一体新模式,构筑技术驱动新格局,建设数智制造新高地,开拓应用示范新场景,引领长三角区域空间信息一体化发展,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发展新一代中大型运载火箭、低成本高集成卫星、智能应用终端三大拳头产品。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以打造“上海星”“上海箭”为目标,提供卫星研制、运载发射、在轨交付与管理链式服务模式。推动形成地面站、测运控中心、应用终端等自主建设能力。
2023年11月30日,成都市举行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大会,根据此前发布的
建议关注先行的产业链中上游
产业链上游:卫星总装:中国卫星;卫星载荷:上海瀚讯、佳缘科技、国光电气、航天环宇;载荷上游元器件:臻镭科技、铖昌科技、振芯科技、航宇微;高精度时间频率:天奥电子;卫星总装测试:思科瑞、苏试试验、西测测试;3D打印产业链:铂力特、华曙高科;碳纤维复合材料:光威复材。产业链中游:卫星运营及服务:中国卫通;地面设备及终端:海格通信、七一二、南京熊猫、烽火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