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业界

果然炒股不如买基金!狂赚超100%!

时间:2021-08-31 13:33 阅读:

  虽然经历了2019年和2020年两年结构性牛市,2021年整体的旋律是“震荡起伏”,但其间也存在不少结构性机遇,整体公募基金交出一份不错的业绩答卷。就在8月30日,金鹰民族新兴和长城行业轮动和双双业绩突破100%,今年以来收益分别达到106.42%、103.2%,率先成为年度“翻倍基”。

  相比之下,2019年是11月14日首次出现了“翻倍基”,而2020年是7月23日出现了“翻倍基”,可以说,今年这个行情之下,“翻倍基”的出现可以说是确实是抓住了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一波行情。

  从金鹰民族新兴近期净值走势看,8月27日、8月30日净值涨幅迅猛,日收益率分别达到2.5%、4.54%,从走势图来看净值基本一路向上,因此率先成为收益率超过100%的基金之一。从市场表现看,该基金明显受益于这两天新能源等上涨行情。

  展望三、四季度,A股市场有望延续结构性行情,新能源(如电动车、光伏等)、生物疫苗、CXO等细分行业仍存在较好的行业景气度与发展趋势,相关领域领先公司的盈利情况有望保持较好表现,基本面确定性较大,因而可能继续受到较高关注。同时,也需注意公司盈利增速与动态估值水平的匹配程度。

  韩广哲还表示,全球与宏观方面在下半年还有一些不确定性。首先,新冠疫情的防控情况需要持续跟踪,随着接种疫苗的比例持续提高,主要经济体在疫情控制后的复苏态势可能较好,但也要关注病毒变异后传播力增强的情况。其次,由于2020年疫情之后多国政府都推出了流动性宽松措施,从经验来看,流动性宽松带来的通胀水平抬升情况需要重点关注,而宽松政策回归正常化的预期可能对股票市场带来阶段性冲击。最后,宏观不确定性预期在资本市场中的反应程度,需要持续跟踪,做好投资应对。

  从持仓来看,这两只“翻倍基”在二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股有些是一致的,可以说“英雄所见略同”。从长城行业轮动来看,重仓了宁德时代(488.820, -16.42, -3.25%)、恩捷股份(278.980, -6.02, -2.11%)、隆基股份、福莱特(56.980, -1.52, -2.60%)、阳光电源等,其中不少个股都是大牛股,今年涨幅超过100%。

  信诚新兴产业紧随其后,今年净值增长率达到98.82%。基金经理王睿和孙浩中在中报中写道,上半年整体保持中高仓位,核心聚焦在新能源产业,主要是电动车与光伏板块,期间在电动车与光伏板块作了一定的轮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而从2019年全年看,有5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收益率超过100%(剔除分级基金、当年度成立基金),刘格菘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以121.69%的年内收益率暂居主动偏股基金业绩首位,他还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多元新兴的收益率分别为110.37%和106.58%。此外,胡宜斌管理的华安媒体互联网、刘辉管理的银华内需精选2019年的收益也超过100%,分别达到101.7%、100.36%。

  从2020年来看,是在7月23日,融通医疗保健行业今年以来收益已经超100%,成为当年率先收益率超100%的基金。不过全年看,2020年由赵诣掌舵的农银汇理工业4.0以166.56%收益率夺得2020年权益类基金业绩冠军。当年度整体“炒股不如买基金”,翻倍基金数量非常多。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2020年以来实现业绩翻倍的权益基金达到89只。

  从历史情况看,扎堆业绩翻倍的情况出现在2007年。WIND资讯数据显示,当年有146只基金收益超过100%,最好一只基金华夏大盘收益高达226.24%,也是当年唯一收益率超过200%的基金,也打响王亚伟明星基金经理的名头。

  受益于基础市场走好,2006年也是扎堆出现业绩翻倍基金的年头,当时有90只基金实现年内收益超过100%,表现最好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收益也超过182,上投摩根阿尔法、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富国天益价值等都表现较好。

  2014年也有一只基金收益翻倍,为工银瑞信金融地产,当年收益超过102%。当年还有一些年中成立的次新基金半年多时间里赚了100%以上的,例如易方达非银ETF成立半年左右,到2014年年底的收益率达到了137%。

  今年以来,市场表现一波三折,极端结构性行情充分演绎,主动权益基金业绩仍然可观,大幅跑赢上证指数、沪深300等主流指数。今年仍可称得上是主动基金业绩的大年,但基金业绩的分化却非常大。有人翻倍赚,却也有不少人仍大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基金业绩分化非常大,一些重仓大消费的基金总体表现不佳,不仅未能取得正收益,不少还跌幅较大。据统计,今年以来表现最差的50只主动权益基金跌幅均超过16%,其中有10只跌幅超过20%,在这些表现不佳的基金中,不乏刘彦春、王宗合、萧楠、郭杰等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上榜。

  从这些绩优基金经理观点来看,下半年宏观经济增长或面临一定压力,而宽松的货币环境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市场具备结构性机会,但选股和配置难度会增加,防范风险的必要性提升,新能车、半导体等领域被看好。

  “疫情期间全球各国为缓解疫情不利影响而采取的非常规措施面临逐步退出的压力,加之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疫情持续反复,下半年经济增长可能面临一定压力。正因为如此,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可能还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结构性机会仍会比较多。”雷鸣在管理的汇添富蓝筹稳健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中报表示。

  雷鸣进一步表示,长期而言,全社会资金仍非常充沛,具备良好商业模式、持续竞争优势、以及持续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仍然是稀缺资源,组合将致力于自下而上研究投资这类公司,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业绩回报。

  备受市场关注的兴全合宜的中报,揭开谢治宇对后市看法,他在中报中写道,展望下半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仍会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已有所体现。海外方面,美联储开启 Taper 预期逐渐加强。在此背景下,仍将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投资策略,选择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公司,同时注重公司短期估值和长期投资价值的平衡。

  而南方瑞合三年定开混合基金经理史博展望后市表示,2021 年中国信贷周期将会进入下行期,构成偏紧的金融环境,居民去杠杆、地方政府去杠杆将会继续进行,对安全边际不足的个股保持谨慎态度,选股和配置难度会增加。

  周应波也在管理的中欧创新未来 18 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基金中报写道,展望三季度,观点是“防范风险,聚焦差异化成长”。一方面,后疫情时期逐步进入稳定期,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走完大半,未来面临的是“明确的长期性经济结构问题”和“略不明确的短中期政策退出节奏”;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完成复苏后,各领域债务风险进入释放期,恰逢市场处于结构性估值泡沫状态下,在投资中“防范风险”必要性大大提升。

  “在任何市场,都将有穿越周期的公司走出来,创新带来新的机会。”史博在中报中写道,看好新兴成长领域,需求端包括新能源、半导体、互联网等成长空间大、成长路径清晰的行业,供给端包括化工、高端装备等海外需求扩张且对我国依存度高的行业。

  周应波也表示,长期看希望聚焦“差异化的成长股”。一是聚焦成长股,中国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快,依然充满发展机遇,希望在看得明白、算得清楚、投的放心的新兴成长领域寻找机会。二是聚焦“差异化”,企业长期的价值成长来自差异化,有的差异化来源于自然资源禀赋、政策特许权益,有的差异化来源于卓越的管理团队,企业优秀的财务指标背后是长期持续的差异化。

  周应波进一步表示,从行业来说,继续看好智能电动车、AIOT物联网、ARVR为代表的硬件创新机会,也期待全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软件应用机会的爆发,持续关注医疗健康、品牌消费品等领域。长期而言改革依然是最强的经济成长动力。2021年下半年的市场可能依然要震荡调整,但长期看供给侧质量优化、需求侧不断扩张,A股在未来具备长期向上的基础。

  刘格菘和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鑫享灵活配置中报写道,在自上而下的市场风格选择上,当前时点很难判断哪种风格在下半年会占优。应对波动加大的市场,相对均衡的配置预计会带来较好的风险规避效果。自下而上看,精选个股在今年的市场尤其有效。从中观行业维度看,今年市场对于当期景气度高的行业给予明显的估值奖励,景气度不佳的行业板块估值持续下跌;这种现象带来了长期逆向投资的买入机会。下半年会尽力寻找这样的错杀逆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