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八字 >

    立春精確時刻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时间:2015-04-01 11:41:13 阅读:

      今天是立春,若在古代,這可是個大日子。由於是春天的開始,民間都把立春作為節日來過,稱為“立春節”,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比如祭句芒神(生命神,主春事)、祭太歲,還會親率百官祈求風調雨順。

      而在現代,直接參與農事的人們漸少,立春也漸漸成了老輩人口中的一個特殊日子,古意濃濃,似乎並不那麼精確。然而,當我們一查才會發現,原來立春不只是一個日子,而是精確到秒的一個時刻,比如今年的立春,其陽歷時刻是2015年2月4日11點58分27秒!這種精確度,是怎麼來的呢?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詞:黃道(喜歡聖斗士的80后們是不是很熟悉?后邊咱們會提到),黃道是地球上的人看太陽於一年內在恆星之間所走的視徑,簡單地來說,地球一年繞太陽轉一周,我們從地球上看成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365或366圈,太陽這樣移動的線就叫做黃道——它是天球上假設的一個大圓圈,即地球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而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於兩個點,這兩個點就是“春分點”和“秋分點”。

      顧名思義,太陽位於“春分點”的時候,就是二十四節氣裡的“春分”。春分是北半球春天的中點,約發生在3月20日或者3月21日,這一天時晝夜等長,故稱為“分”。簡單的說;春分點與秋分點就是太陽直射地球赤道的那一刻。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運動,它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約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而立春則是太陽處於黃經315度點時的節氣。

      計算節氣的精確時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張?曾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說,這個精確的時間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歷算部門計算的結果。而且每年二十四節氣的准確時間,都會提前一兩年計算出來,登載在天文台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歷》上。這是一項復雜的運算,不僅要計算太陽和地球的運行速度和角度,還要考慮到整個太陽系間其他天體的引力作用,不僅僅是幾大,甚至連小天體都要算到。為了計算這些天體間的互相影響,簡單的牛頓萬有引力已經不夠用了,要引入更高級的物理學引力理論。

      幸運的是,現在的計算機已經足夠強大,《天文算法》譯著者許劍偉曾發文章詳細介紹這些算法,他表示,在計算機問世之前,二十四節氣的計算常復雜的。隨著計算機及互聯網的普及,美國航空航天局、法國巴黎天文台各自在網絡上發布了精密星歷表的計算方法,這使得民間計算農歷成為可能。記者了解到,許劍偉先生設計的“壽星萬年歷”就是一版極高精度的萬年歷,採用先進的算法實現,其精度堪比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制作的“日梭萬年歷”。

      那麼,中國人種地靠24節氣,外國種地靠啥呢?在日本,從中國傳入的二十四節氣在現在依然通用,且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甚至連節氣的名稱都一模一樣。跟二十四節氣相似,古代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亦是以春分點為起點而把黃道分為12等份,因此佔星學中十二星座(本質是黃道十二宮)與二十四節氣中的十二個中氣不謀而合,一一對應。

      當然,國際上也曾出現過一些不那麼精確的歷法,比如法國大時期的“歷”,每年分四季、12個月,每月30天,每10天為一旬,每旬第10日為休息日。12個月之外余下的5天作為“無套褲漢日”。歷的名字倒是很詩意:比如葡月、霧月、霜月、雪月等。但是,歷與現實過於脫離,它的時間單位為十進位制,一旬為十日,一日為十小時,一小時為一百分鐘,一分鐘為一百秒,與的生活無法契合,因而失敗。

      現在國際通用的歷法,也就是我們口中的“陽歷”,其實標准名稱是格裡高利歷,是一種源自於社會的歷法。它先由意大利醫生、天文學家阿洛伊修斯·裡利烏斯等學者在儒略歷的基礎上加以,后由格裡高利十三世於1582年頒布。而公元即“公歷紀元”,又稱“西元”。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我國也使用國際社會多數國家通用的西歷和西元作為歷法和紀年。但在我國民間,仍然沿用著已有三千年歷史的二十四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

      【人民網海南視窗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獨家”的所有和圖片,其版權均屬人民網海南視窗所有,轉載時請注明“來源:人民網海南視窗”,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凡沒有注明“獨家”及其它轉載的作品,均來源於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與本網立場無關,本網對其觀點和真實性不承擔責任。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請在發布或轉載時間之后的30日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