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八字 >

    羊年始于立春还是大年初一?

    时间:2015-02-20 13:04:35 阅读:

            “年”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周期系统,从哪一天开始,是一个人为约定的东西。这个约定就是历法。一年之始是立春还是初一,取决于你采用何种历法。

            现代中国人常用的历法有两种,一种是来自的教历,我们今天称之为“公历”,一种是中国古代一直流传到清朝的正统历法,我们称之为“农历”。按照公历,岁首是1月1日,称之为“元旦”;按照农历,岁首是正月初一,称之为“春节”。这样说来,本文的标题还是一个问题吗?然而问题在于,“羊年”是什么意思?“羊年”这个说法的背后是否暗指了另一种历法?

            1.什么是“羊年”?

            羊年的说法起于属相。属相与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简称干支)相关。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搭配组合,形成了从甲子到癸亥共60个干支,可以不重复的为60个数字命名。干支被用来记日,最早可见于殷墟甲骨文,目前最早的干支记日是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开始的,一直绵延至今。干支也被用于记年、记月、记时。中国民间用12种动物对应12个地支,以方便记忆,称为属相或生肖: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属猪。所谓羊年,就是未年。把属相与地支绑定的时间无可考,东汉王充(公元27~97年)的《论衡》可能是记载这种绑定的最早文献。

            2.什么是干支纪年?

            给每一年做标记、起名字叫纪年。纪年的基本方法是确定一个参考点(通常是元年),然后加一个数字。相当于先出数轴的原点,再在数轴标定某个点,只不过原点不是0而是1。比如,按照公历,今年是公元2015年,意思是从传说中的诞生那年算起今年是第2015年。

            中国历史上有两套纪年方法并存。一个是年号纪年,即以某帝王年号或年号为参考点,再加上一个数字。比如康熙五年(1666年),庆历四年(1044年)、永和九年(353年)、八年(1919年)等等,都是如此。

            年号纪年法有缺点。历时地看,不方便计算长时段的时间间隔。比如从康熙五年到八年共多少年,就不好算。共时地看,如果有不同的年号并存,则容易引起混乱。这就出现了基于推算的第二套纪年方法即干支纪年法。理论上讲,干支纪年法也包含“原点+数字”两个要素。但是,干支纪年法的原点十分古怪,它不是基于某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而是历算家为了历法体系推算的需要,人为假定的一个起点。这个起点被历法家称为“上元”。不过,不管这个“上元”怎么定,只要把某一年的干支确定下来作为标准就可以了。历史上,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布《太初历》,这一年被定为“丁丑”年。从此,干支纪年法与年号纪年法同时搭配使用。

            简而言之,干支纪年就是用干支来为每一年命名。它并不涉及一年从哪天开始算起。如何定岁首,取决于历法。请注意,干支纪年本身并不是历法。

            3.什么是历法?

            历法是依照将日组织成月、将月组织成年的方法。农历是一种合历,即既有阴历的成分,又有阳历的成分。阴历根据月亮的视运动周期编制,阳历根据太阳的视运动周期编制。阴历的优点是,人们根据月相就可以大致知道当天的日子。纯粹的阴历与太阳视运动毫无关系。古代希腊的历法和现代伊斯兰国家的历法就是纯阴历。他们那里的8月份有时候在夏天,有时候在冬天。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耕文明与太阳的视运动息息相关,所以,绝无可能采用纯粹的阴历。我们的祖先互补的哲学,也没有像古埃及以及后来的教世界那样采用纯阳历,而是采取了合历。

            中国的合历是这样安排的:月份的设置完全依据月亮的视运动周期,约等于29.53天,因此有的月29天,是为小月,有的月30天,是为大月;朔日(月亮完全看不见)为每月的起点(初一);通常1年设12个月,约354.367天,但这远远不够一个回归年(约等于365.24天)的长度,于是用添加闰月(置闰)的方法,使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实际的回归年长度。

            4.什么是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为了合理安排置闰,农历必须有它的阳历根据。二十四节气就是这样的阳历根据。它完全按照太阳的周期视运动规律编制,因此与来自的现行公历有明确而稳定的对应关系:比如春分总在3月20日~22日,秋分总在9月22日~24日;夏至总在6月20日~22日,冬至总在12月21日~23日等等。节气中的奇数叫“节气”(节),偶数叫“中气”(气)。比如,立春为节,雨水为气。从汉代的《太初历》开始,农历形成了统一的置闰规则:第一,冬至必须在11月(子月);第二,两个冬至间如果正好有12个月就不置闰,如果有13个月就置闰;第三,需要置闰时,在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之后设置,称为闰某月。

            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所谓“正朔”,既表明一年之始为“正”(月),一月之始在“朔”(日),也表明,这是皇家正统,不容置疑。把正月定为一年之始是夏朝的做法。殷商以十二月为始,周朝以十一月为始。今天之所以把农历也称为夏历,就是继承了以正月为岁始月的缘故。

          农历的合历性质使节气与月份并不同步,除了冬至肯定在十一月,立春有时在正月,有时会跑到前一年的十二月。这就是所谓“一年无春”“一年两头春”的“四时之气不正”现象。按照19年闰7次的规则,这种“四时之气不正”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农历明年(羊年)的立春就跑到了今年年尾。但是请注意,它虽然出现在今年(马年),但它仍然是羊年的立春。羊年的立春出现在马年,这是合历导致的一个常见现象。

          羊年的立春出现在马年,并不意味着羊年要提前到马年,那样的话就乱了。司马迁讲得很明白:“正朔,王者岁始;立春,四时之始。”也就是说,一年之始在正月初一,时节之始在立春。有的人把“一年之计在于春”偷换成“一年之始在于春”,是不应该的。逻辑上讲,如果以立春为岁首,就不存在羊年的立春跑到马年的现象。只有以正(月)朔(初一)为岁首的农历,才存在这个现象。

            5.有以立春为岁首的历法吗?

            有没有一种历法把立春列为一年之首呢?有的。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曾经出现过纯阳历的历法,即由北宋著名学者沈括所创立的“十二气历”。十二气历根据太阳视运动来编制历法,完全不考虑月亮运动。它把一年分为12个月,参照节气定月:立春为1月1日,惊蛰为2月1日……大寒为12月1日。然而,沈括创立的这个十二气历并没有被皇家采纳。

            除了沈括的十二气历之外,在中国历史上还实际存在着一种类似的准历法,这就是由命理家(算命先生)们在编写八字时采纳的历法方案,现代有些人称之为“干支历”或“节气历”。八字算命要掌握一个人出生时的年、月、日和时辰的天干和地支,所谓年柱(年干和年支)、月柱(月干和月支)、日柱(日干和日支)和时柱(时干和时支),一共是四柱八字。

            命理家的年柱与农历的干支纪年不同。后者把正月初一定为一年之始,前者把立春定为一年之始。月柱与农历的月份也不同,是按照类似十二气历那样的方式划分的,与朔望月没有关系,也没有闰月。日柱与农历的干支纪日是一致的,只是起算时辰不尽相同。比如,立春日不是从子正(午夜12点)起算,而是从立春那一刻起算。

            皇家颁布的合历唯我独尊,过于强大,而且在中国皇权的多数时候,皇家严禁民间私习天文历法,违者可处刑,所以命理家的这套纯阳历性质的八字编写方案从未以的历法面目出现。事实上,它眼下还不可能成为一种自洽合用的历法。比如,12个月和12个时辰正好对应12地支,月柱和时柱中的天干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再比如,它强调立春要从立春那一时刻起算,这就导致了同一天分属两个月甚至两年的现象出现。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什么农历之外的“干支历”,有的只是“八字编写方案”。农历采用干支纪年、纪日,与所谓的“干支历”毫不相干。“采用干支纪年纪日”与所谓的“干支历”不可混淆。

            6.为什么会有岁首之争?

            既然农历羊年当然是从大年初一起算,为什么还会有如此激烈的争论呢?皇权的结束、农历正统地位不受法律、命理家(算命先生)乘机争夺历法正统,是根本原因。

            辛亥结束了两千年的皇权,也完成了一次重大的历法,即在废除年号的同时,废除中国传统历法,采纳来自的耶诞历。的家在与传统告别方面非常激进,不仅新印历书上不准标注农历日期,甚至一度汉族人民过农历“新年”。只是由于废禁旧历效果不佳,最后不得不中止。然而,在这段废历的真空时期,民间命理学家的历书开始流行,正统农历与命理学历书开始在民间混淆,为今天的岁首之争种下了祸根。

            命理学家主张的所谓“干支历”与农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历法方案,他们完全可以独树一帜,公开和完善自己的基于节气的纯阳历法。但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是时代主流,八字算命属于被打击之列,不敢过分大张其鼓,只能借着民俗学的名义,在传统农历的框架中为自己张目。但这样一来,就把农历给了。

            年号取消之后,农历只剩“干支纪年”这一种纪年方法了。它若出现歧义,对农历是灾难性的。比如,公元2010年2月14日是农历庚寅年的正月初一,公元2011年2月3日是农历辛卯年的正月初一,但若按照以立春为岁首的“八字方案”,这两个日子就都是农历庚寅年的正月初一了。再比如,如果立春为岁首的话,公元2015年2月4日(立春)到18日(除夕)之间,就既是农历甲午年(旧年还没有过完),又是农历乙未年(已经立春了)。农历的捍卫者当然十分愤慨。

            中华人民国继续把耶诞历(公历)作为国家历法,对传统农历则不置可否,这是导致岁首之争得不到权威判决的一个外部制度原因。目前争论的情况大概是,天文历法家正月初一为岁首,民俗学家(算命先生)主张立春为岁首。

            7.结论

            第一,命理家和农历各有自己的一套,把它们混在一起是造成纷争的根源。命理学家应高举他们所谓“干支历”的大旗,与“农历”明确区分开来。农历的捍卫者也应该申明自己合历的性质,与纯阳历“干支历”界限。

            第二,农历采用干支纪年,与“干支历”完全是两回事,不可故意混淆视听。农历首次采用统一的干支纪年,是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农历丁丑年);八字算命最多可以追溯到唐代李虚中(公元761~813年),也许只能追到宋代的徐子平(公元907~960年)。

            第三,属相是跟着农历走,还是跟着算命先生的八字走,国家没有法律,老百姓可以自主选择。如果你跟农历走,羊年就从初一算;如果你跟八字走,羊年就从立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