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相学 >

    说到取名字 每个父母都蛮拼的

    时间:2019-03-05 20:57:34 阅读:

      作为有知识有情趣的一代,我们曾非常痛恨父母给我们取的那些非“勇”即“静”、非“伟”即“丽”的恶俗名字,加上中间那个雷打不动的辈份,让我们清雅端庄的形象在报出名字的一瞬间,倏地羞得抬不起头来。所以,当我们终于等到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时,我们翻辞海,查楚辞,唐诗宋词新华字典齐上阵,平时看过的言情小说也在脑海里一页一页地被翻开,发誓要给孩子取一个既有文采又有意义的名字,“至少让TA以后提到自己的名字不觉得说不出口”。可惜呀可惜,如今看来,再好听的名字或许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却经不起大家一窝蜂的凑趣,才发现……就取名字而言,我们并不比父母或祖父母辈高明多少,只不过换了另一堆恶俗的字而已。

      思思妈当年怀孕的时候,正是文艺女青年时期,成天春悲秋,得不得了。思思爸爸当年也是文艺男青年一枚,所以易经啦啦,翻字典算笔画啦等等取名方式,统统被两个自认为学富五车的家伙排除了。

      如果是男孩子,那名字就好取了,因为妈妈翻到一句诗“月涌大江流,星垂平野阔”,决定就叫“何平野”。感觉霸王之气侧漏!

      如果是女孩子,名字就比较费周折了,思思妈都怀起八个月了,思思爸还在“何菱歌”和“何田田”之间犹豫,取舍不定。思思妈总觉得这两个名字有点太“匪我思存”(言情作家,老写悲惨的爱情故事)笔下人物的味道,纤弱了点,不是吉利的名字。

      怀思思的时候,思思妈每天都有健走的习惯。有一天,走着走着,听到旁边有人背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突然有了灵感:不是姓何吗,干脆就叫何所思,如果再生一个,就叫何所忆!好了!感觉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啊,而且就像楼盘取名一样,还兼顾了连续性。

      刚刚会说话,还抱着奶瓶呢,大人问:“思思,你想下楼玩,还是在家玩?”她就懂得回答:“我先想一想。”

      四岁多,每天送她去幼儿园,车上都放《人鱼公主》的故事。因为觉得孩子小,多半听不懂,所以也不换,就当背景音乐,反复放。思思从来都是默默地听,不发表意见。

      半个多月后,正讲到“鱼去求巫婆,用美丽的声音换双腿,然后在台阶上,忍住剧痛,把鱼尾破开变成了腿。”“从此后,她走在地上,就像行走在刀尖上。”思思在安全座椅上发言了:“妈妈,鱼她为什么这样做,她不爱自己了吗?”

      妈妈答不出来,因为(尤其是女的)也有这种以为爱人为荣的思想啊。而且这个问题我想安徒生也答不出来吧。

      早知道名字和性格有这么大的关系,妈妈一开始是不是该取个“何开心”或者“何健康”“何中”呢?(朱殊)

      鄙人年过三十,身旁一众同学已纷纷迈入生育高峰,小学、中学、大学同学群,隔三岔五总有人问:“这几个名字,你们觉得哪个好?”

      比之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和我的同学们,这些“10后”的名字显然要洋(zhe)气(teng)得多。首先,重名的几率大大降低。什么刘波、李勇、陈静、王莎之类的大众款,从来就没在备选项里出现过。其次,文采斐然,据说,百度一搜,就有大把帖子,教你如何从《诗经》《楚辞》里给孩子取名字。更有甚者,贴出自己的取名预算,其中居然有—淘宝。同学说,不少网店都提供一条龙取名服务,只需告诉店家孩子的出生时刻、性别和姓氏,卖家就会通盘考虑宝贝的生辰八字、三才五格,以确保给孩子起一个出门遇贵人、万事有东风的吉利名字。

      还记得那天,胡同学将闺女的备选名字豪迈地贴在QQ群里,末了附上一句,“各位亲家,这些是我闺女名字的备选项,你们觉得哪个好,请投票。有!”望着那十二个选项,我心里一阵打鼓。为了给老同学捧场,只好勾了一个看上去还比较正常的名字。这十二个备选项当然花的都是线元,胡同学软磨硬泡,豪掷600元,一口气买了3个套餐,为的就是多点备选项(每200元店主给起4个名字)。不过,这些符合数理运势占尽先机的名字,在我看来,却像一个数字游戏,且不说名字的发音是否符合传统的音韵美,连意释起来都有些牵强。不过,“管他呢,只要对我女儿好就是好名字”,胡同学说。最终胡同学给宝宝选了个什么名字,我有点记不清了。因为十二个备选项都大同小异,就在某几个固定笔画以内,备选字已经寥寥。

      当年的学霸、浙江大学毕业的陈同学,还在老婆怀孕时就捧起了书本,一字一句研究起了“姓名学”。后来,研究越发深入的陈同学终于得出结论—网上疯传的81数字吉凶“是,不靠谱!”本着当年的学霸,他还找到了数字数理吉凶说的溯源—“最初是个日本人发明的,用数字的个位数对应的木、火、土、金、水,这方法实在是简单。”正在大家纷纷赞叹陈同学“用科学武装头脑,”的关头,剧情却有了逆转—陈同学闺女出生了,他和他老婆虽然摒弃了用笔画数给孩子取名的“”,却捡起了老传统,“怎么也得看看孩子的生辰八字吧不是,缺啥补啥”。(岂豪)

      我爸妈都是干的,尤其是我妈,从小自称作文写得好,人到中年还沉浸在标新立异的文风里欣赏,“郭不不”这个名字就出自她手。

      当我还是一颗受精卵的时候,我爸说,按照他们老郭家的辈分,我应该是“兆”字辈,所以我的名字应该是“郭兆×”。我妈说那叫郭兆一吧,或者郭一兆?一个大到的数字,一个最小的数字,听起来还挺无极限的。我爸马上纠正,那应该叫郭兆零啊,哎呀,我去……我的堂哥叫郭兆东,我爷爷觉得我应该自东出发,西、南、北环球一圈,任选一个。爷爷,你这是在打麻将吗?后来知道我是女孩,我妈就希望我外公能给我取一个中性点的名字,因为我妈觉得外公给她取的名字就很好听,“晨晨”,虽然现在很常见,但在上世纪80年代铺天盖地的婷婷、妮妮、芳芳里头,还算耳目一新的。不过外公的思维显然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取的什么我妈也忘了,总之最后我妈决定求人不如求己,或者,求同事吧。

      于是,这群经常开选题会时头脑风暴的叔叔阿姨们,就开始在取名字这件事上展开讨论了。我妈说她想叫郭×川,因为这个湖北妹子是来四川后认识爸爸的。郭子川?好像重名的太多;那叫郭早晨吧,因为爸爸小名是早早,妈妈是晨晨,但好像普通了点;叫郭莫宁吧,Good Morning!早晨好!Bingo!于是,我的名字就在QQ群里诞生了。最后,妈妈觉得“莫宁”有点不得安宁,将“莫”改成了“茉”,终于让我的名字有了点女孩子气。

      “郭不不”则完全是我妈自己的小心思。因为突然有了我,让她可以有理由很多她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出差。我妈又说自己是个脸皮薄的人,很少有勇气对别人say no,希望我以后是一个懂得的人。另外,我妈一直很喜欢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里头有一个方脑壳的小胖娃做事丢三落四,像极了我爸爸,还有一个圆脑壳的小瘦子总是一脸不高兴,很像我妈自己。于是我妈决定让我叫“不不”。现在这个名字被叫顺口了以后,我妈越发喜欢这个名字了,甚至打算替换掉“郭茉宁”,直接让“郭不不”登上身份证。唉,难道我以后60岁了还叫“不不”?!(郭不不)

      身为书香之后,我对取名字非常重视,当然,老公也很相信我的水平。想当初我好友的女儿出世,我赠上一名:凝嫣—凝眸回首,嫣然一笑,绝了吧(当然,现在遭到投诉,好友女儿小学二年级了还写不好自己的名字,吵着要改成“李一”)。

      得知自己怀孕了,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名字我得自己取,不能旁落。可是小家伙得我一日吐个四五次,走的力气都没有了,哪还有心情想什么名字啊!

      总算等到四个月了,晚上没事,就想呀想呀,想着想着就来气了,顺手给了老公一巴掌。老公问:“怎么了?”我说你姓什么不好,姓吴!他很委屈地望着我:“我们认识十年了,我一直都姓吴呀!”我说:“现在流行父母姓连在一起,可你姓吴我姓涂,吴涂吴涂,多难听!”

      从此我就多了件心事。吴姓,多不好取名呀,我就翻字典,翻辞海,翻三国,翻红楼,翻历史书,翻语文课本—任何好字好词,一遇到“吴”就成反义。终于在8月底的一天,我们(我爸我妈我们俩)召开会议,选名字。我把我找到的好字一个个拿出来给他们看。芃,倔强生长的小草,多好!老公说草不好,太矮!思瑜,像美玉好吗?老爸说不好,吴思瑜,无食欲,不想吃东西长不好……一个个草案被否决,我把稿纸一扔,大叫一声:“我不想了,你们自己想去吧!”

      9个月,名字尚无。一日,公公十分地拿出一张纸,从上到下,列出名字若干,以男左女右的分站两边。公公说,按排行我肚子里的孩子是“允”字辈,他把从字典里找到的好字一一排列后,认为“吴允颢”最响亮。“当然,”公公清清嗓子说,“如果不是男孩也没关系,女儿可以叫‘吴允婧’。”婆婆在旁边问一句:“不准进?”公公一下子火了:“没文化,‘婧’是女官的意思!”一场家庭会议就此告吹。

      女儿出世了,满月酒都办了,名字还没定,献计献策的人不少,可都被一一淘汰。我们每天宝宝宝宝地叫着,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一天出去玩,这家也叫宝宝,那家也叫宝宝,太没个性了。我们终于决定,女儿该有个名字了。这时,婆婆拿出一个名字来:蕊君。婆婆说,这可是她拿出私房钱给女儿算的,占星的说了,女儿马年出生,马儿不能离开草,这个名字弥补了的缺陷,还有花仙子的意思。好了,从此女儿就叫蕊君了,小名君君。精疲力尽的我们接受了,只有公公嘀咕道:没品位,没文化!(爱君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