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动态

中国财政即将发力的四个方向

时间:2024-10-11 19:31 阅读:

  网研判,明天财政部发布会上将宣布的财政增量政策,或将重点涵盖四个方面:

  交流增量财政政策方向时首先提出,10月人大常委会调整预算的政策窗口仍然存在,可加大“央进”力度以及提高一般债占比。

  表示,虽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前存在缺口,但也需要看到前八个月支出端也同样紧缩,由此相比“平账”考虑,他认为当前业内更加关注的是增量政策如何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增强财政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尤其是当前一般预算支出同比放缓,与积极财政定调出现一定偏差的情况下。

  从今年8月财政运行的基本状况看,支出紧缩且存有一定的结构问题:民生基建占比及增速下降,中诚信国际研究院认为,债务付息占比提升或进一步挤压其他刚性支出,地方“三保”压力加大,削弱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

  鉴于此,化解地方债务也是专家建言增量财政政策的主要方向。

  华创证券宏观团队援引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今年3月在长安讲坛发表的题为的演讲中估算的疫情三年冲击地方赤字规模:2020-2022年间,地方额外产生近7万亿元赤字,其中中央仅弥补约1万亿;地方仍剩余约6万亿历史遗留赤字。

  在前述中,华创证券提出,中央或通过两条路线纾困地方财政困难:其一是,中央开制度绿灯,地方继续以时间换空间,此为当前化债模式的延续;其二是,中央通过增发国债/特别国债约6万亿,直接减轻地方债务还本付息负担、并补充财力,预计能较大调动地方积极性,此为当前化债模式的优化。

  袁海霞建议适当放宽利息偿还政策。目前的化债政策对于重点省份的存量债务滚动基本只限于本金接续,利息偿还仍依靠城投自身,可探讨有条件的放宽利息偿还政策的可行性,如允许交易所城投债利息借新还旧等,但需有条件的逐步放宽,并明确相关硬性标准以避免利息本金化等道德风险。

  其次建议,动态优化“名单制”管理,融资约束政策从以省为单位调整至以地市级为单位。目前的融资约束主要针对12个化债重点省份全境,这符合“全省一盘棋”原则,但容易“误伤”辖区内资质较好区域,可适当放开对重点省份中经济财政水平较好、债务压力较小地市的融资限制,同时优化进入及退出约束名单的动态机制。

  再次建议,加强全口径地方债务管理。加快推动地方债、城投债务、地方国企债务等合并监管,并以此为基础健全信息披露、风险预警、跨部门协调监管等制度,加强透明监管,避免隐债新增问题。此外,建议化债政策相对透明化,稳定市场预期及信心。

  今年8月,土地出让收入占比84.58%,创历史新低。

  为未来卖地下滑“抵账”,从长期3—5年看,张瑜认为,或需要特别国债加码、专项债扩围。其中特别国债利好“两重”和“消费”;专项债纳入土储项目,或绕开具体项目、补充财力。

  近年来专项债募投领域持续拓宽,2023年已涵盖11大领域、超50个具体投向。袁海霞认为,后续要进一步优化并合理拓宽,可交由地方自主选择需要放开的领域。同时,逐步放开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的投向领域限制,建议先和专项债的募投领域打通、各领域专项债均可用作项目资本金,而后再继续放开限制,赋予地方决定权,由地方自主判定和选择适宜领域或项目,更加精准有效地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目前主要采用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方式,袁海霞建议,考虑到当前财政支出相对偏慢、地方财政持续存压、政策效应的发挥以及“两重”“两新”领域的实际资金需求,应加快使用,推动实物工作量尽快形成,并根据情况适时追加额度。

  有关政策层面的进展,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的表述,抓紧研究适当扩大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这被认为是,对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的进一步响应。

  针对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场期待12日上午的最新表述。

  财政需要接力已成共识。

  着眼于长线问题,在财政发力的方向方面,陆挺此前表示,即便在过去十年来在基建方面存有很多问题,但从短期应急措施来看,基建不可偏废。但不能像之前那样仅仅刺激拉动基建生产。还要关注消费,家庭收入,乃至于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生育率低等等,财政发力方向要往这方面走。

  张瑜认为,长期还能期待民生兜底和基本公共服务的真金白银,对二孩及以上家庭、失业大学生、农村老人等群体的增量补贴,值得期待。

  一些积极的信号已经释放,政策层开始更多地考虑向特定人群提供支持,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9月25日,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财政部联合部署向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

  罗志恒在财政接力五大举措中提议,对失业大学生、农村老人群体、二孩及以上家庭等部分特定群体发放现金补贴,逐步利用个税APP等建立起补贴群体的筛选机制和基础设施。

  他认为上述三类群体不容忽视:青年失业是对人力资本的巨大损耗和浪费,可考虑直接发放补贴助其度过过渡期,以及通过企业用工补贴的方式增加就业岗位;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员,尤其是农村老人群体,2023年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7268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613亿元,人均每月仅223元。有必要提高发放标准,例如逐步提升至400元、500元、600元,则每年分别增加支出3668亿元、5740亿元和7812亿元;给二孩及多孩家庭发放生育补贴,例如对3岁以下的二孩及多孩新生儿,每月补贴500元,2022年3岁以下二胎及多胎新生儿合计约1800万,则每年需要1000亿元左右。

  罗志恒认为,鉴于当前在实操层面持续面临难以精准补贴的问题,当前有必要尽快建立补贴群体筛选的机制和基础设施,可利用个税APP申报个人收入,即使不需缴纳个税也鼓励申报,作为直接补贴的依据,以此根据收入分布及标准动态筛选出补贴群体。

  从长远的角度看,陆挺认为,房地产板块萎缩下行对中国的地方财政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之后,我们已经意识到财政方面的改革不是一个中长期的问题,而且也是短期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