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财经资讯

长江证券:欧美干线月市场供需矛盾下后续仍具备上行空间

时间:2024-06-24 19:20 阅读:

  长江证券发布研报称,绿色燃料船舶是实现船舶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的最终手段,未来新造船需求具有延续性,船厂将受益于产能进一步吃紧,推荐关注全球造船龙头企业,新接和手持订单始终处于业内领先的中国船舶。同时,欧美干线运价仍维持上涨,集运基本面仍坚挺,7月市场供需矛盾下后续仍具备上行空间。仍然提示关注现金流充沛、分红政策稳定的全球头部班轮公司中远海控。

  达飞轮船计划斥资35亿美元向韩国现代重工订造20艘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包括12艘16k TEU和8艘8k TEU型船。至此,6月集装箱船新造船订单将达到35艘。

  达飞轮船20艘新造船订单全由韩国现代重工承接,而我国近期承接集装箱船订单较多的沪东中华、黄埔文冲以及上海外高桥船厂并未受益。从船厂承接订单量与产能情况看,我国大部分船厂产能覆盖率超过3.5年以上,意味着新签订单交付时间或排到2028年以后。而韩国现代重工和三星重工产能覆盖率相对较低,在新订单的交付时间上更有优势。

  面对活跃的造船需求,船厂或主动挑单以获得高收益

  长江证券表示,通过比较三大船型5-6月份新签订单的交付时间,干散货船5月份新订单的计划交付时间还集中在2027年,然而随着6月份集装箱船订单的增加,干散货船6月份的新签订单已经排到2028年,且有个别订单的交付日期已排到2029年。核心原因可能是不同船型造船毛利率的差异,导致船厂主动挤出产能来选择收益更高的船型。根据中船防务2023年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集装箱船造船业务的毛利率为14%,特种船及其他为3%,而干散货船仅为1%。

  因此,对船厂来说,集装箱、油轮和散货船订单具有不同优先级,其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的盈利水平,船厂有动机主动挑单,从而使低毛利率船型的造船需求被挤出或推迟交付。

  航运减排大背景下,新造船需求仍有增量

  去年IMO在MEPC80修订了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航运减排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即力争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尽管IMO减排战略还不具有强制性,且奖惩机制仍在商讨,但在碳中和背景下,航运业将面临大规模的船舶更新替代。以集运业为例,公开信息显示,前10大集运公司中过半数计划在未来5-10年内投入大量资金新造双燃料动力船,以实现2050净零排放的目标;同时ONE、HMM也计划进一步扩张船队运力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