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俄罗斯什么时候灭亡(预言俄罗斯灭亡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多少古老帝国灭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共有4个古老帝国走向灭亡,它们分别是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时间持续久,参战国家和人数很多,最后伤亡惨重的人也数不胜数。这次战争消耗了人类大量的财富和资源,也摧毁了很多生命,战争结束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世界生产力低迷,整个世界的经济遭到了重大的创伤,同时这次战争结束后,也结束了四个古老的帝国生命。
一、俄罗斯帝国与德意志帝国
俄罗斯帝国即沙皇俄国。19世纪,沙皇俄国成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国土面积约占了世界的六分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帝国作为协约集团的一员参战,但由于传统农奴制的影响,战争效果并不理想。最终被德国打败。1917年,俄罗斯帝国最终走向灭亡。而德意志帝国的前身是普鲁士王国,在1871年正式成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德国作为同盟国的一员前期战绩累累,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德意志帝国最终因经济萧条,加上政变而走向灭亡。
二、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匈帝国实力强大,但民族内部纷争不断,意见相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同盟集团的一员,在战争中结节衰退,后期基本靠德军维持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也随之解体。19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走走向衰落,外无法在战争中取胜,内无法平息民族独立运动,但随着协约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胜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也走向解体。
所以事实证明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必须珍惜和平。
俄罗斯帝国的历史阶段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帝国国在军事上的惨败以及之后的内战,俄国二月革命终于在1917年爆发,俄罗斯帝国灭亡。在罗曼诺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经开始使用“沙皇”的称号,自留里克王朝起首都为莫斯科。17世纪中期地处欧洲东部的东正教国家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1712年后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迁都至圣彼得堡,并以自己的名字改名为彼得格勒,以窥视欧洲大陆。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从瑞典王国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721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自称彼得大帝。1812年俄罗斯帝国打败了入侵的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一世皇帝军队。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
俄罗斯帝国在18世纪开始现代化并到处扩张,成为欧洲列强之一,并与中国清朝发生冲突,俄国先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与后来的《塔城界约》(同治三年,1864年)、五年后的《塔城界约续约》(同治八年,1869年)和《伊犁条约》(光绪七年,1881年)不平等条约,分别割占中国大西北以及“唐努乌梁海西北部十佐领”之地(现分属蒙古、俄罗斯图瓦共和国),总计70多万平方公里,《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100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罗斯帝国。然而20世纪初开始,俄罗斯帝国的实力开始下降,人民也对现状日渐不满。1914年,处于内忧外患的俄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5年处于战争劣势阶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革命一触即发。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俄罗斯帝国灭亡。11月,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二月革命后成立的临时政府,并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向敌国德国赔偿巨款,并割让俄国西部领土100多万平方千米。列宁改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或苏俄)。为了打击反苏维埃的势力,列宁下令处死已退位的皇帝尼古拉二世一家。1922年,苏俄和乌克兰、哈萨克等国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成立了。 俄罗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长于东欧平原的东斯拉夫人的一支。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善于流动的民族,索洛维约夫称之为具有“液态因素”。作为东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罗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东到第聂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广袤的东欧平原上。这块土地的地理概貌是:森林与沼泽交错、河流纵横、土质以砂质黏土为主,同时远离海洋、与大草原连接。
在公元初,东斯拉夫人还保留着氏族制,每个部落由几个氏族组成。他们砍伐森林,平整土地,从事耕作,集体饲养牲畜,狩猎和打鱼,一切问题由氏族大会决定。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至1547年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为沙皇。伊凡四世三岁即位,母亲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当时各集团激烈争权、倾轧和谋杀,对伊凡四世性格的形成及其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1547年加冕称沙皇。
在俄罗斯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关于伊凡雷帝的神话传说在俄罗斯多得不胜枚举,至今还在广为流传。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作家,是国家明哲的楷模,但他近乎是一个疯子。 俄国开始只是一个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国,其帝国的地位并不被欧洲承认。1696年,年轻的彼得一世成为沙皇,一开始他为了保护南方的国界而开始对抗信奉伊斯兰教的鞑靼和奥斯曼帝国。为了继续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彼得开始到欧洲寻找盟友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拜访了勃兰登堡(普鲁士)、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等。
为了增加与西方交流的机会和寻找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在1700年与奥斯曼帝国停战,并对当时欧洲最强国家之一的瑞典宣战。在芬兰湾的纳尔瓦,瑞典军证明了俄军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幸运的是,瑞典在这时陷入了波兰王位的争夺当中。在这喘息的时间,彼得建立了一支新式西方化的军队;当两支军队在1709年在波尔塔瓦再度相遇时,俄国击败了瑞典,1712年彼得迁都到了他新造的圣彼得堡,致力于俄国的西方化。
北方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721年,瑞典签署了《尼斯塔得条约》,俄国终于得到了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以及与西方交流的窗口。 早于17世纪,俄国已积极向远东扩张,并与中国清朝发生冲突。中俄分别于1689年和1727年签署《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确立边界,但这并未阻止俄国的野心。1858年5月,俄国乘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之际,俄国以武力威胁清政府签署《瑷珲条约》,以黑龙江为边界。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沙皇俄国更把整个外满洲(包括库页岛)吞并,并获得海参崴这个不冻港,以扩展其于西太平洋的影响。另一方面,俄国亦企图将势力染指库页岛及千岛群岛,与日本展开争夺。1875年5月7日,日本与俄国签订《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俄国把千岛群岛南部给予日本,换取库页岛的主权。
19世纪末期,俄国向清廷租借大连,成立关东州。俄国亦藉得到了东清铁路的建筑权对内满洲(即东三省)进一步侵略,意图建立所谓“黄俄罗斯”。旨在将土地广袤,人口稠密的内满洲也转变为俄国的殖民地。此为俄国远东大战略的最终目的。1900年的庚子俄难(即俄国加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制造海兰泡惨案等外交事件,洗劫内满洲诸多城镇)之后该战略的实施步伐被大幅度的加快。但由于俄国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惜败于日本帝国,并且本国也爆发革命,该项战略计划遂成画饼。
俄罗斯在北美洲亦曾经于1787年占有土地,但在1867年将其以七百二十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地处欧洲东部边陲半亚洲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封建农奴制。由于封建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西方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面对严重危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发展成近代资本主义强国,成为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是这次改革不够彻底,保留了一部分封建残余。
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使得民众对沙皇制度的不满大增,在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了大规模的民众的反战请愿,由于军警擅自开枪镇压造成了所谓的“流血星期日”,此事件成为了1905年全俄大革命的导火索。此次革命虽然成功被镇压,然而严重撼动了沙皇的权威。并且也使得改革迫在眉睫。于是沙皇启用斯托雷平进行改革,斯托雷平上任后推行土地改革制度并严厉镇压农民运动,尽管颇具成效,可惜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爆发,俄国加入英法对德奥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俄国长达长达三百多年的的专制统治被推翻。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世界大战,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并且大肆逮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状态。由于形势发生了变化,布尔什维克党在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随着停泊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附近的军舰“阿芙乐尔”号的几声炮响,起义军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发起了总攻。最终,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俄国“十月革命”。
沙皇宠僧拉斯普廷,为何会成为摧垮沙俄政权的“功臣”?
因为他是一个骗子,欺骗了整个沙俄。
拉斯普京是尼古拉二世时期俄罗斯帝国的神秘主义者,沙皇和女王,俄罗斯东正教大教堂。由于丑闻,他在公众场合感到愤怒,并阴谋暗杀尤苏波夫亲王,迪米特里克大公和普里希克维奇。最近有证据表明,他的死很可能是由英国军官造成的,因为他反对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关于拉斯普京,他的神秘传说传遍了整个人民,因此恶魔变成了俄罗斯一代的恶魔和尚。据说这个人善于催眠,可以操纵法院的权力,甚至影响政府。也有传言说他将人群引向女士们。就平民女孩而言,这件事是巨大的,与普通人不同。
计划多次谋杀他的俄罗斯贵族失败了,这似乎是自然力量。简而言之,沙皇俄国的大部分破坏是他的锅。据说拉斯普京在去世前曾预言过罗曼诺夫王朝将在他去世后的三个月内灭亡。 1916年12月,拉斯普京因谋杀而去世,次年3月8日,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灭亡。拉斯普京(Rasputin)出生于1869年。他的神棍生涯主要是传播预言和进行神医。拉斯普京在治愈沙皇尼古拉二世叔叔尼古拉斯大公的狗后成名。 1905年俄国革命后,黑人百夫长成员发现了当地的权杖,并将其带到了首都。 他的神棍事业将开始从乡村包围城市,并且地方级别将升级为国家级别。
当时,沙皇及其丈夫信奉神秘主义,并热衷于招募各种神灵,例如僧侣和先知。由于阿列克谢王储患有血友病,因此贵族将拉斯普京推荐给沙皇对待亲王。擅长催眠的拉斯普京(Rasputin)进行干预,以稳定王储的病情。只要拉斯普京在皇宫里呆着,王储就会健康,活泼。当他不在时,王储会减肥。拉斯普汀受到女王的信任,可以自由出入法院。
请教:沙俄、苏俄等的俄罗斯的历史命名、成立及灭亡时间。
沙俄 从伊凡雷帝开始一直是这个名称,直到二月革命推翻为止。
苏俄 苏维埃俄罗斯共和国 从十月革命一直到1922年苏联成立。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从1922年到1991年解体。
独联体 独立国家联合体 苏联解体后各国家的合称 从1992年至今。
在国际政治中,对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做出预测,其实是不可能的,特别是这种时间跨度长达五年的预测,因为牵涉到的信息的处理和判断,从目前来看,不是人力可以完成的,这种判断没有任何科学性,和大街上算命的骗子差不多。
对于类似的国际关系的预测,科学的方法是只能进行一种趋势的预测,经过对俄罗斯此前和当下的国情的收集和分析,对俄罗斯的国家前途作一个大致的判断,是有可能的。
这种俄罗斯还有五年就要解体的预测,甚至连参考的价值都没有,如果这个预测是真的,只要他一发布,就会引起人们的行为的调整,造成其所依据的信息和数据的失真和失效。
并且,就算仅仅是一种趋势预测,也不可以用真假来判断,因为这种预测仍是或然性的一种可能,只具有参考的价值,并不意味着事件在将来就会按照这个预测来发展,一切国际问题的预测,都是起一种预警的作用,促使人们对将来的危险进行规避,最终使事情朝好的方面转变。
沙皇时期 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什么时候结束的
皇( 俄语 :царь)是 俄罗斯帝国 皇帝 1546年 到 1917年 的称呼。第一位沙皇是 伊凡四世 。 1721年 彼得大帝 改名 皇帝 。但直到 1917年 为止,俄国的统治者一直都称为沙皇㠂 俄语中沙皇(царь)一词中的“沙”来自 拉丁语 凯撒 (Caesar)的转音,царь就是“ 皇帝 ”的意思。 中文 则半音译半义译,翻译成“沙皇”。在 中世纪 的俄国,沙皇这个称号指最高统治者特别是指拜占廷的皇帝,而在 1240年 左右以后则指 蒙古 大汗 。 在 15世纪 ,俄国流传一种说法,莫斯科大公是栜占庭皇帝的继承者。在 君士坦丁堡 落入 奥斯曼帝国 手中后, 拜占庭帝国 和皇帝的权力就落入了莫斯科大公的栋中。到伊凡四世时期, 大公 称号显得权力不够大,于是 1547年 1月16日 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此外, 保加利亚 早期的皇帝和 20世纪 的保加利亚国王也自称沙皇。
俄国沙皇,史称彼得大帝,统帅。1682年与其兄伊凡五世并立为沙皇,由其姊索菲亚阿列克谢耶夫娜摄政。1689年推翻索菲亚掌握实权。1696年伊凡五世病死后,彼得独掌政权。
1917年3月16日 俄国沙皇退位,沙荒时期结束,称“二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