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头铁的蔚来,终于听劝了!李斌:谁不赚钱谁“下课”
精密的“一百万倍成本思维”,要求蔚来所有成本支出均乘以一百万倍去思考是否合理,“假如一辆车能省100块钱,乘以一百万倍,就是一个亿”。
基于这一思路,蔚来将成本管理团队从采购部独立,直接向CFO汇报,任何超标的采购单都得特批立项。连供应商都被拉进了“联合经营报表”体系搞成本透明。
这些措施让新座椅成本直降10%,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优化——过去每款车都要定制专属座椅,如今改用通用骨架覆盖全系车型,座椅供应商精简到两家,分别负责蔚来的高端和大众。
图源 / 蔚来官方微博
IBM最经典的供应链降本案例是“全球采购大洗牌”——郭士纳成立“全球采购部”,将原本分散在各地的采购权集中到总部统一管账,全球需求被打包成超级订单,仅1995年一年就省了15亿美元。
就像李斌说的:“坚决投入更需要很高的成本控制能力”,无论是蔚来还是IBM,真正的高手都在把省钱能力刻进基因里——
蔚来销售过去给外界的印象就像奢侈品店管家,比如,你进店试驾,他们能陪你聊三小时用户体验,成交倒成了次要任务。
这种“和用户做朋友”的模式,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低的时候能靠圈层传播,可如今市场[*]成了红海,蔚来也跟着调整:砍掉试驾量、电话量这些“过程指标”,搞出“需求3分钟响应”的直通机制,每个销售身上都背着转化率KPI。
这套打法跟IBM当年打造“销售铁军”的思路类似:当年IBM销售团队有个狠招——[*][*]盯住客户需求,连打印机耗材都搞订阅制,客户每多印一张纸,IBM就有钱赚。
说到底,在新能源这片红海里,企业拼到最后就比两件事:能不能把每个业务环节拧出水分;能不能把客户关系变成自来水管道。
商业史上的深度转型往往遵循“慢火效应”。
IBM剥离硬件业务后,软件服务利润率从-3%爬升至+9%用了5年周期,云计算转型耗费10年才重回行业第一梯队,当前,投入12年的AI转型仍在攻坚阶段。IBM目前以超过2300亿美元市值在全球科技版图中扮演关键角色。
蔚来的变革已经见到一部分成效,但当务之急是要按时盈利。在2024年三季度财报会上,李斌给外界的盈利时间是2026年,但他在内部表示,会力争2025年Q4实现单季度盈利。
李斌之所以敢把盈利[*]限提前,既是照顾资本市场情绪,倒逼组织进行深度变革,也是因为手里还攥着三张能兑现的牌。
——蔚来把市场切成了“高端-中端-入门”三层蛋糕:
主品牌定位30万+高端市场,专攻利润;乐道品牌切入15-30万主流市场,贡献销量;萤火虫品牌覆盖10-20万年轻市场,冲击规模。
这三个品牌定位不同,但其实是基于同一张网——高端车型ET9的900V高压技术直接下放给乐道新车;乐道L60与蔚来共用F2工厂生产线%是通用的。
说通俗点,:蔚来先把最贵的黑科技在高端车型上回本,再层层下放;乐道拿着这些现成技术省下大量造车成本,转头用销量给萤火虫铺路;等萤火虫量起来了又能倒逼供应链降价。跑着跑着就把这门生意跑通了。
图源 / 蔚来官方公众账号
——蔚来砸了400多亿研发费,投入全栈自研体系。
这套体系可以拆成四大块拼图,分别是操作系统、硬件、电池与换电、智能驾驶全自控。
传统车企造车像组装电脑,蔚来直接学苹果搞软硬一体,它目前是全球唯一实现“芯片+操作系统”全自研的车企。
但商业化速度和外部竞争是最大风险,蔚来需依赖规模化和生态开放破局。
好在,蔚来开始摸到一些门道了。例如,全国3000多座换电站,单站每天能赚两份钱:白天收车主服务费,每度电差价赚9毛;晚上当“虚拟电厂”利用峰谷电价差每度电赚1.2元。
头部站点实现单站盈利后,蔚来目前在重点布局高流量地段、动态调整服务费价格、加上宁德时代等盟友加入摊薄成本,估计会有更多站点转亏为盈。
——蔚来车主可能是车圈最疯狂的“自来水”。
别的品牌都在砸钱打广告,蔚来用户已经自发当起销售,根据多方数据验证,现在10辆蔚来新车中,至少有6辆来自老用户推荐。这个比例在汽车圈绝对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车主为什么愿意拿自己的信用给品牌背书?除了“得实惠”外,还因为看中3分钟换电技术的便捷和活跃的高端社区。
相比之下,别人卖车是“一锤子买卖”,蔚来还有用户资产,而且这套玩法带来了真金白银—— 前期靠服务砸口碑,后期用户自动带来新客和收入。蔚来靠“老带新”把获客成本砍到4200元/辆;NIO Life商城一年收入30亿,平均每人额外贡献3000元收入。
但车圈竞争白热化,蔚来销售考核转向转化率,本质上是既保留老车主到牛屋喝咖啡的排面,又让更多消费者理解“花50万买的不只是车,更是社交资源”的价值逻辑。这决定了蔚来的用户护城河能否破圈到大众市场。
蔚来正面临一场“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竞争突围:既要保持高端调性又要规模上量,既要投入建换电站又要控制亏损。
不过,蔚来手里握着的牌面比当年的特斯拉好多了:现金弹药足,且毛利率回暖快。
关键是,三张底牌打得很有章法:多品牌冲销量养活核心技术,技术迭代反过来提升用户体验,用户黏性又带来新客户循环。
蔚来能否在Q4盈利,关键看这三步棋能不能同步走好:刀刃向内的组织变革;乐道和萤火虫两个新品牌快速上量;换电网络商业化提速。
其实资本市场该换个角度看蔚来了——蔚来一直以来的两个优势是用互联网思维做用户、用能源公司眼光布局基建,现在这家公司开始用制造业思维算账、打仗,赢面可能比很多人想象中大得多。这场仗不仅关乎蔚来自身,更将影响30万-50万元高端市场的游戏规则。
*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