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年内A股32家专精特新企业首发募资逾400亿元
数据统计,截至6月6日,今年已有32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登陆A股,首发募资规模逾400亿元。
数据显示,上述32家专精特新企业中,分板块来看,无论是公司数量还是募资额,科创板均居首位,两项数据分别为13家和229亿元;创业板以11家的数量和110亿元的募资额次之。另外,主板与北交所也均有数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数据,2019年至2021年,历年新增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依次为42家、91家、111家,增势明显。
“近年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强,从A股到新三板再到区域性股权市场,都在积极培育支持符合标准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风险不同,可以为不同风险偏好的资本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有效匹配。”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
专精特新企业业绩亮眼
上市数量仍有较大空间
总体来看,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良好,发展势头强劲。
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2021年155家创业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年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0.68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1.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1%、28.7%。155家公司中,147家实现盈利,93家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分别为94.84%、60%;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59.33亿元、净利润195.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和42%。
业绩亮眼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丽珠集团副总裁兼董秘杨亮对《证券日报》
陈雳表示,江苏、广东等省份有大量优质中小型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进行扶持,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未来,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渠道势必持续拓展并优化,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数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资本市场需进一步鼓励创新,出台政策支持创新型重点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其上市步伐,促进直接融资赋能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企业。”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执行董事付饶对《证券日报》
至于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则,陈雳建议,首先,进一步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中小型企业的风险分层管理,鼓励资本市场深度参与中小型企业从发展到上市的成长过程;其次,压实企业上市各参与方责任,特别是促使保荐机构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确保遴选优质企业上市;最后,进一步完善退市机制和转板机制,畅通资本市场“有进有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田利辉提醒,专精特新企业一定要防止称号化、标签化和空泛化。专精特新是企业的业务实况或战略方向,需要通过真实、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披露,来明晰企业专精特新的属性,从而推动构建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