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基金基础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谁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是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即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赚取的超过工人劳动价值的部分。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本质表现,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资本主义生产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利用劳动力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来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它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关键在于把“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并且依据价值规律阐明了劳动力这个商品的特殊性质。
2.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后,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这样资本家才有利可图。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3.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通过对劳动过程中不同要素的不同作用的分析,又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而称之为不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这部分资本称之为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线.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在转化为资本时,表现为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增加,它转化为利润时,表现为利润的增加。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时,就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调节器,而利润的平均化又推动平均工资的提高,当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积累时,它就成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经济学理论,它从经济上建立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可行性和科学依据,为政治上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找到了方向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