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要闻

新华社:坚定信心、巩固恢复态势 前5个月中国经济走势观察

时间:2022-06-16 06:07 阅读:

  按比例返还到6家店铺的账户,共计返还20余万元。”辽宁大商锦阜地区集团总裁助理魏星说,在疫情严重影响零售业客流情况下,这笔稳岗资金给公司下了场“及时雨”。

  市场主体预期转弱局面有所缓解。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49.6%,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3.9%;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尤其在经济发展遭遇困难时,更要稳住就业。

  着力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对农民工加强劳务协作和信息对接,拓宽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渠道……稳就业政策持续精准发力,5月份就业基本盘总体改善,其中25岁至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上下同心、共克时艰。当前,一系列“对症药”“组合拳”迅速实施,推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

  6方面33条政策措施!国务院日前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涉及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等6大方面,发出进一步释放政策合力、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的鲜明信号。

  “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外汇储备充足,宏观政策仍有空间,有条件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熨平经济波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说。

  保持战略定力 力争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

  展望全年,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是一张难度不小的“考卷”。

  放眼全球,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外部不确定性增大;纵观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突出。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加强政策调控、释放政策效应。

  “当前是稳经济的窗口期,对于做好二季度经济工作非常重要,其中关键是要落实落细稳增长的一揽子政策。”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说。

  近期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对12个省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开展专项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多数地方出台了配套举措,助推经济运行向好因素增多、市场信心增强。同时也发现有的地方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不精准、工作简单化“一刀切”、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表示,面对困难挑战,要坚持以市场主体为重心,着眼于从市场主体这个根上“浇水施肥”,精准施策。

  财政部门明确从八方面发力,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等;加快一揽子货币金融政策落地,精准惠及受困群体和重点领域;商务系统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工作……

  抢抓时间窗口,宏观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增量政策工具正在抓紧谋划,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显效发力。

  形势越是复杂,越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当前我国面临的困难挑战,既有短期因素,也有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关键是要练好内功,坚持办好自己的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的意见》发布,着力扩大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路线图”明确,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印发,提出4方面举措推动外贸实现保稳提质目标……

  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吸引全球目光。资深副总裁、亚太区总裁朱戟说,2022年到2023年在中国有近8000万美元的投资计划,尽管疫情有一些影响,但项目不会停止。

  “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改善。”付凌晖说,如果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