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天安门是谁建的?哪年建的
时间:2022-09-30 18:37 阅读: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20年建成。最初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天顺元年,牌天安门与华表楼毁于雷火,八年后的成化元年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楼。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1688年、1952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1970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制,天安门比原来高了83厘米,通高34.7米。 明清时期,天安门到大清门之间的千步廊形成占地几万平米的T字型宫廷广场,其东、西两次还各设一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国家主要统治机构六部及各院即设在此。这里是帝国统治机构的中枢。 明清的皇帝们一般都在天安门颁布重要诏令,称为“金凤颁诏”。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审要犯、殿试公布“三甲”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 1949年后,天安门进行过多次整修,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两次整修规模较庞大。1988年,城楼开始收费,对社会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