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国产GPU“四小龙”扎堆IPO:摩尔线程和沐曦同日递交科创板IPO申请,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已处于上市辅导进程
2024年8月,估值曾高达150亿元的国产芯片企业“象帝先”召开全员会议,宣布公司遭遇资金危机,计划与部分员工终止劳动合同;资本圈宠儿砺算科技也在2025年出现了经营困难的传闻,旗下产品四年难产,连续两个月暂停全员薪酬。
这正是GPU产业中人无可回避的课题,设计、研发、流片、抢产能,每个环节都需要庞大的现金流,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能够大口吃到红利走向IPO的玩家屈指可数,行业洗牌出局不断。
因此,GPU企业想要获得发展,需要资本的助力,闯关上市仍是“国产英伟达”们补充资金弹药的不二之选。
根据招股书,摩尔线程计划通过此次IPO募资80亿元,其中25亿元左右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的研发,近25亿元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的研发,19.8亿元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发。
相比摩尔线程,沐曦的产品线较少,募资额也相对较低,其计划通过IPO募资39亿元,近24.6亿元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的研发和产业化,覆盖第二代、第三代产品,4.5亿元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的研发和产业化。
国产替代,一直是近些年中国科技企业潜行的关键词,如今,“国产英伟达”们的技术攻坚有了阶段性成果,有人闯关IPO,有人在资本市场获得助力后,追着英伟达“打”。
此前,寒武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让“中国英伟达”的合理更具确定性,市场用脚投票给予了认可度。
整个2024年,寒武纪的股价涨幅高达388%,尤其是今年初在DeepSeek爆火的热度推力之下,凭借对国产AI芯片的想象,市场一路将其股价推到过818.87元的制高点。目前,寒武纪仍在不断叠加研发投入,追赶与英伟达的身位。
毕竟,随着众多“中国英伟达”开启上市流程,AI芯片概念不再是唯一,未来,GPU的竞争,也从过去的硬件为主、软件为辅,转变为硬件+软件的综合生态的比拼。
在去年的GTC大会上,黄仁勋就直言,“英伟达是一家软件公司”,言下之意,能够成为AI时代卖铲人的关键,是围绕CUDA塑造的生态无懈可击。目前,CUDA应用广泛,开发者超过百万,这是英伟达多年积累的护城河。
好消息是,两家GPU公司都在加速构建自己的生态。摩尔线程的MUSA软件栈包含编译器、驱动、加速库,可自动移植CUDA代码,开发者无需重写程序,沐曦开发的MXMACA软件栈,支持了市场上主流框架,降低了开发者的门槛。
在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前,“国产GPU们”,将直面更多生存考验,竞赛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