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快讯

美高美中国股票(美中国股票)

时间:2022-11-18 13:04 阅读:

  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的区别在哪里

  1、美股,即美国股市。开盘时间:美国从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日到11月第一个星期六采用夏令时,这段时间其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3月初,采用冬令时,则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晚22:30-次日凌晨5:00。

  2、港股,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香港的股票市场比内地的成熟、理性,对世界的行情反映灵敏。如果内地的股票有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形成“A+H”模式,可以根据它在香港股市的情况来判断A股的走势。

  3、A股,即人民币普通股票,是由中国境内注册公司发行,在境内上市,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2013年4月1日起,境内港澳台居民可开立A股账户)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英文字母A没有实际意义,只是用来区分人民币普通股票和人民币特种股票。A股不是实物股票,以无纸化电子记账,实行“T+1”交割制度,参与投资者为中国大陆机构或个人。

  温馨提示: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2-01-1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股市的建立始自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初,可以说,中国股市的规则是“胎生”于美国股市的规则。同时,结合了中国的具体情况,修改建立的。相较美国股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股市只有二十多年,法规的完善性需要时间的弥合。总体讲,两个市场有主要区别如下:

  单一国家与世界区域的范畴区别:

  中国股市仅仅涵盖是中国的企业,这不同于美国集合了近一百个国家的企业。到2011中国股市的市场规模约合3兆亿美元,而美国NYSE和NASDAQ总和为128兆亿,它的规模大大超出了世界前五名的总量。

  中国股市近年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市场,但是,从国际投资的自由度来讲,至今还要通过QFII和RQFII等形式,才能进入A股市场,限制多多。故此,它还属于单一性的地域市场,完全不同于美国股市的自由和世界性特点。

  政策市与自由市的大环境区别:

  一是中国设立的涨停板,对日交易波动设置上下限的控制,这使得大幅冲击,需要若干天才能释放完,交易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美国市场,除了某些特殊情况,一般不停盘,对于股票日差上下不予干涉。二是在中国,由于有许多国有企业掌控在政府手里,政府就是最大的股东,这样有许多非流通股存在,容易造成流通股相对较少和股票的大幅波动;而美国政府,一般只以养老金,社保基金等方式购买企业股,并由特别指定的专业公司为其管理,投资在个股的比例一般都不大,这样基本不会影响流通。当然,解决流通量问题,可以增加发行股,但是,量过大,会造成长期股值的增长缓慢,影响股民的积极性。

  投机市场与投资市场的目地区别:

  中国股市常有庄家操控,其目的为短期获利;再加上,中国上市企业,分红很少,这样股市投机的意味较浓;美国股市的许多机构,包括养老金,退休金在内的投资机构,一般是以长线或红利回报为目的,机构操作不明显,平日的交易量,都只占总股数目的0.5%-3%左右,这样微量的交易,不太容易引起的的波动,稳定性极好。没有所谓“庄家”。一般百姓,也主要买共同基金。

  T+1与T+0---股票买卖时效性区别

  中国股市不能在同一日实现买与卖;美国股市可以买后即卖,其操作自由度完全依靠股票所有人。这种灵活性可能造成“喜者更喜,悲者更悲”的一边倒的现象,增加了股票的幅度变化。另一方面,使得投资者,能够有可能快速逃离危险及快速套利。

  鲜少做空与普遍做空的监督机制的区别:

  纽约股票交易市场(NYSE),纳斯达克(NASDAQ)和美国交易市场(AMEX)是三个主要的交易市场。其中绝大部分股票都设有做空机制。做空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股票市场的健康与否。做空机构会从反面,促进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一旦做出违反规则的事情而让做空机构抓住了“小辫子”,并通过媒体公布于天下。股票就会下跌,搞不好,董事会就要换人。去年,美国许多做空机构,抓住许多中国在美上市企业的财务造假和隐瞒违规操作的问题,迫使近30家企业被停牌或摘牌。确实起到了民众对企业的监督作用。

  在中国,做空机制开始不久,允许做空的企业也不多。加上对问题企业取证较难,对取证人员的安全缺乏保障,对做空的监督执行缺乏力度。再者,由于上市主体为国企,再要另外一个国企去“监视”,很难透明地说出它的公允程度。

  此外,在与交易有关方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如交易代号与代码,手续费,借贷,红利发放(年/季),税收,金融衍生品等方面,中美股市都存在差别。

  总之,中美两国股市的区别是成长与成熟的区别。美股市场的成熟发展给它带来了巨大的机会,而中国市场的崛起,正向世人展现它未来的潜力。

  美国股市下跌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美股票的暴跌对中国股市有三方面的影响:首先,其持续的暴跌会影响a股的做多情绪,进而导致大量外资和基金离开市场。其次,其持续暴跌意味着整个美国金融体系的崩溃,然后救市美股票的大规模发行将引发外汇波动,进而影响a股走势。第三,美股票的崩盘将引发美的债务危机,进而有可能形成金融危机,因此这将对a股产生一定的影响。

  拓展资料:

  美股,即美国股市。开盘时间:美国从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日到11月第一个星期六采用夏令时,这段时间其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3月初,采用冬令时,则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晚22:30-次日凌晨5:00。

  目前国内存在着不少参与美股交易的投资者。

  道·琼斯指数,即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是世界上最有影响、使用最广的股价指数。它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为编制对象,由四种股价平均指数构成.

  纳斯达克(Nasdaq)是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英文缩写,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始建于1971年,是一个完全采用电子交易、为新兴产业提供竞争舞台、自我监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场。纳斯达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电子交易市场。

  SP500股价指数乃是由美国McGraw Hill公司,自纽约证交所、美国证交所及上柜等股票中选出500支,其中包含400家工业类股、40家公用事业、40家金融类股及20家运输类股,经由股本加权后所得到之指数,以1941至1943这段期间的股价平均为基数10,并在1957年由SP公司加以推广提倡。因为SP指数几乎占纽约证交所股票总值80%以上,且在选股上考量了市值、流动性及产业代表性等因素,所以此指数货一推出,就极受机构法人与基金经理人的青睐,成为评量操作绩效的重要参考指标。

  NYSE又称纽约证券交易所(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 ,是上市公司总市值第一(2009年数据),IPO数量及市值第一(2009年数据),交易量第二(2008年数据)的交易所。2005年4月末,NYSE收购全电子证券交易所(Archipelago),成为一个盈利性机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百老汇大街18号,在华尔街的拐角南侧。2006年6月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与泛欧证券交易所合并组成纽约证交所-泛欧证交所公司(NYSE Euronext)。

  美国的股票和中国的股市一样吗?

  1、设立初衷不同:中国股市的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国企的融资问题,是由顶层向下设计的,受政策影响较大。美国的股市起初并没有过多的监管,是由下向上建立的股市,市场的力量占据主导。

  2、市场主体不同:中国的股市以散户为主体,投资跟风、追涨杀跌,市场不够有效。美国股市以机构为主体,主体倾向于价值与长期投资。

  3、公司上市要求不同:中国公司上市为核准制,企业要上市得经过发审委的批准。(今年证券法大修注册制预期落地)。美国股市没有监管的历史,企业上市为核准制,保证纰漏信息真实完整即可。

  其中中国和美国股市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股市中大约有80%的交易量来自于散户个人投资者。而在美国股市中,散户投资者在股市中的交易量比例不到10%。这一巨大的差别,造成了中国股市中可以被割的“韭菜”特别多。在笔者和Jason Hsu的访谈对话中,对这个问题有过专门的讨论。

  上面提到的这一差别,也造成了机构投资者对于股市的价值和影响不尽相同。长久以来,中国股市的监管层一直觉得中国股市中的散户股民太多,而机构参与度不够。因此监管层想了不少办法来提高机构在股市交易中的份额。

  然而,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顾朝阳教授的研究(Gu et al, 2012)显示,机构除了可能提高市场的监督有效性之外,也有相当的“掠夺性”。在一个充满着“人傻、钱多”的市场中,广大散户就成了机构和券商联手收割的对象。

  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需要从券商和机构之间的关系说起。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券商和基金公司,是一个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券商向基金公司提供交易服务,收取交易佣金。而基金公司通过券商进行股票交易,同时还会参与投票选举卖方的“最佳分析员”等活动。

  一般大券商下面,都有一个证券研究部门。这些研究部门雇佣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证券分析员,基于他们跟踪的行业、股票等撰写各种研究报告。

  整个卖方分析员行业,每年要发布大量的分析报告。一个很有趣的数据是,在这些分析报告中,有超过96%的报告都建议买入或者强烈建议买入。而建议卖出的分析报告,不到总报告数量的0.1%。

  为什么分析员只敢写“买入”的分析报告,而很少染指“卖出”型报告?在我和顾朝阳教授的对话中,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

  在顾教授看来,分析员只敢写“建议买入”报告的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分析员写报告基于的信息,很多都是来自于上市公司高管层。为了写一份报告,分析员需要拜访上市公司的CEO,CFO,COO等高管,或者参加他们的电话会议。没有一个上市公司的高管喜欢看到关于本公司负面卖出的报告。因此如果分析员写一份“卖出”报告,他很可能就会得罪这些高管。事实上,在极端情况下,还会发生上市公司高管起诉分析员的案例。

  其次,上市公司对于分析员所在的卖方(券商、投资银行)来说,是大客户。除了上市IPO之外,金融机构可以向他们出售各种服务,比如发债、发股、兼并咨询等等。如果得罪了上市公司高管,可能会影响到本公司的其他业务,得不偿失。

  再次,在上市公司之外,卖方分析员还有另一个很大的客户,即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如果重仓持有某支股票,自然不希望看到关于该股票的负面分析。事实上,基金公司会希望卖方分析员在该股票上煽风点火,多发一些“强烈买入”的分析报告,把公司股价推高,这样他们才可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在上文中笔者提到,基金公司除了给予券商交易佣金,也会参与券商分析员的评选活动。如果一个分析员在年终被评为“优秀分析员”,那么他可能得到的花红和奖励是非常可观的。因此任何一个分析员,除非吃了豹子胆,一般不太会愿意得罪自己的基金客户。

  最后,一般来讲,如果发布一个“强烈买入”的分析报告,个人散户股民更容易跟风买入。交易量的增加,能够给券商带来更多的佣金收入。相对而言,建议卖出的分析报告不太可能带来类似的交易量和佣金的增加,对于券商来说没有什么好处。

  综合上面提到的这些原因,在股票投资行业有个“默契”,即对于股票分析报告的推荐,需要打折扣。比如报告显示“强烈买入”,你最多只能把它当作“买入”来对待。如果报告显示“持有”,那么你就需要提高警惕,因为其隐含的意思很可能是“卖出”。

  顾教授在其学术论文中提到,中国股民有一个很典型的行为习惯,叫做“过度反应(over reaction)”。过度反应的意思,是股民们在看到一些分析报告后,对相关股票做出过度的买卖行为。

  比如某个分析报告推荐“强烈买入”,那么股民们就会完全无视基本面信息和股价变化,一窝蜂的抢着购买该股票,生怕自己错过这支股票。殊不知,这种投资习惯,恰恰让这些股民变成了机构基金经理的“盘中餐”。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用的比较多的“割韭菜”手法。

  券商分析员首先发布一个“买入”的投资建议。广大散户在看到该“买入”投资建议后,纷纷跟风买入,把股价推高。在股价被节节推高的过程中,基金经理乘机把手中的股票抛出。等到市场上的热度减退,股价回落时,基金经理再在低价位将该股票买入。这样“一买一卖”,基金经理就和券商实现了一次完美合作,完成了对散户股民的一轮“收割”。

  顾教授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醒广大投资者,在对待券商分析员发布的“强烈买入”投资建议时,我们应该多长一个心眼。特别的,我们要判断一下被强烈买入的股票,是不是某个和该券商有紧密联系的基金的重仓股。如果某基金重仓持有一支股票,同时和发布“强烈买入”投资建议的券商有很密切的业务往来,那么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谨防自己成为“割韭菜”陷阱的受害者。

  由于大型基金机构是券商的客户,向他们支付交易佣金,因此券商分析报告受基金和机构的影响可能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顾教授同时提到,基金和券商之间,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利益往来关系,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交网络联系。而这个社交网络联系,往往被大众忽略,同时也难以从监管层面进行管理。

  举例来说,大约有40%多的基金经理,以前是券商研究部门的分析员。很多基金经理和券商分析员,是同学或者校友关系。这种社交关系网,意味这基金和券商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和“共谋”的关系,而非“互相监督”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影响下,基金和券商有着非常多的共同利益。在这种共同利益的驱使下,机构们联手在股市上忽悠散户,“玩”一把个人投资者,就不那么难以让人理解了。

  聪明的投资者,需要理解这些机构之间的互相联系,以及它们背后的利益激励机制。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降低自己成为“被割韭菜”的可能性,避开投资理财中的“地雷”,努力成为“投资丛林”中的幸存者。

  美股和中国的股票有什么区别?

  美股和中国的股票差异:

  1、设立背景差异:

  中国股市:为解决国企的融资问题,是由顶层向下设计的,受政策影响较大。

  美国股市:起初并没有过多的监管,是由下向上建立的股市,市场的力量占据主导。

  2、市场主体差异:

  中国股市:以散户为主体,投资跟风、追涨杀跌,市场不够有效。

  美国股市:以机构为主体,主体倾向于价值与长期投资。

  3、公司上市要求差异:

  中国公司:上市为核准制,企业要上市得经过发审委的批准。

  美国公司:股市没有监管的历史,企业上市为核准制,保证纰漏信息真实完整即可。

  4、交易时间差异

  美国股市:交易时段为美国东部时间的上午9:30至下午4:00,没有午间休市。在美国夏令时期间,也就是4月到11月初,对应北京时间的晚上9:30至凌晨4:00;在美国冬令时期间,也就是11月初到4月初,对应北京时间晚上10:30至次日凌晨5:00。 

  中国股市:交易日为每周一至周五。采用竞价交易方式的,每个交易日的上午9点15分至9点25分为开盘集合竞价时间,上午9点30分至11点30分、下午13点00分至15点00分为连续竞价时间。  

  5、投资门槛差异

  美国股市:每笔交易不限股数,只买一股也可以操作。

  中国股市:一手起步,一手即100股,也就是说至少需要交易100股。

  6、买卖时效性差异:

  美国股市:可以做日内交易,即当天买入的股票可以当天卖出,而且没有涨跌停限制。

  中国股市:实行的T+1制度,当天买入的股票要等第二天才能卖出。

  注:此处中国股市一般指A股。

  补充资料:

  美股,即美国股市。广义:代表全球股市。开盘时间:美国从每年4月到11月初采用夏令时,这段时间其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4月初,采用冬令时,则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晚22:30-次日凌晨5:00。

  总体上美股和中国期货市场的区别有很多,主要包括:保证金的不同、交割时间的不同、波动幅度的差异等,是不同的两个市场,交易规则也不相同。所以交易方式谈不上类似,虽然看上去也是开盘收盘,也是K线,也有相同的指标,但两个市场的区别很大。

  :百科 美股  百科 中国股市  百科 A股

  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的差别是什么?

  中国股市和美股股市目前区别还是很大的,首先说一下美国股市,美国股市是纯粹的市场经济,长达10年的牛市正是说明了它的投资价值。美国股市的监管机制和各项制度相对完善,对投资者的保护措施也比较好一些,从而也杜绝了投机客的大量投机行为。中国股市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审核制度,发行制度以投资者保护都稍微差于美国,投机行为严重,真正符合的价值投资只有一部分股票,其他基本上都是投机行为。

  中国股市和美国股市的经济的不同。

  美国看重股市,把股市当经济晴雨表,大概是美国认为有钱什么也能买到,所以哪怕印钱也要让股市涨。股市涨了,人们在股市赚了钱自己去买,去搞教育搞科研。用的东西买其他国家的就好了。

  中国看重实体,应该是把实体经营收益当经济晴雨表。中国认为实体把东西造出来就可以换到钱。所以让实体到股市来融资。股市涨跌不重要,给实体公司上市机会融资才重要,所以尽可能的发新股。实体公司在股市融到资,去造东西,卖到其他国家换钱回来。

  常说中美经济是分不开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吧?美国钱多,中国制造多。美国教育科技先进,中国制造厉害。所以中国人去美国留学,学习新科技,回来制造,再把制造的东西卖给他们。制造高端中国还不行,美国也不敢让中国高端制造行起来,中国高端制造行起来美国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美国在科技方面卡中国脖子。

  在经济上,美国脑力劳动者,中国体力劳动者。这又由国情决定:中国人多,不可能都脑力劳动搞科研,不从事体力劳动,不搞制造,很多人会没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