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中金港股:宽松加码但仍待继续发力
。未来影响市场走势的一些关键变量包括:1)中美监管合作进展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解;2)国内疫情方面的变化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稳增长政策的力度,例如四月中下旬政治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信号意义较为关键。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中期内市场面临的机会仍然整体大于风险,国内政策依然是核心变量。
市场回顾:在国内外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海外中资股市场上周一一度大跌。虽然随后三个交易日内市场企稳并出现小幅反弹,但市场在周五复活节假期前整体仍然收跌。具体到指数方面,恒生科技指数(4320.1, 51.19, 1.20%)上周下跌2.3%,恒生指数(21518.
,143.71,0.67%)、恒生国企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则分别下跌1.6%、1.4%和1.2%。板块层面,资本品表现落后,下跌3.8%,信息技术板块下跌3.2%。相比之下,日常消费和能源板块领涨,分别上涨3.1%和3.0%。
,表现为此次降准幅度低于预期(25个基点,相当于向市场注入5300亿元流动性)而MLF并未进一步调整。另外,随着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的8.1%,进一步调整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在当前阶段
。作为一项长期远景计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望全面推动中国市场做大做强,进而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另外,香港有关官员也在本周表示,香港已完成对
的可行性研究,并且很快会进入到下一步政策推进阶段。虽然港股通人民币计价的落地在短期的直接影响可能有限,但我们认为其长期意义深远,例如减少投资港股的汇率波动敞口,吸引更多内地资金流入和沉淀,提升香港市场整体成交活跃度和流动性,最终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等。
外部层面,美联储鹰派立场与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加息以及5月初美联储缩表等因素可能继续对美国国债收益率和中美国债收益率差带来负面压力。
不过单就中美国债收益率差倒挂事件本身看来,未必一定意味着资本大幅外流或汇率贬值,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看增长强弱对比。
未来影响市场走势的一些关键变量包括:1)中美监管合作进展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缓解;2)国内疫情方面的变化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稳增长政策的力度,例如四月中下旬政治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信号意义较为关键。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中期内市场面临的机会仍然整体大于风险,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有望推动市场情绪回升。与A股相比,港股的优势在于估值水平明显更低,股息收益率相对较高。具体到板块配置方面,在市场波动和经济增长低迷环境下,我们认为高股息收益率标的和前期调整幅度较大的优质成长股将为投资者在近期市场波动中提供更多保护。
由于俄乌冲突持续推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3月份PPI环比小幅上升1.1%,与2月份的0.5%涨幅有所加快,而且在过去五个月中首次突破1%。但高基数导致PPI同比涨幅从8.8%小幅放缓至8.3%。俄乌冲突对国际大宗供给当前已从抬升风险溢价转向实质影响,国际能源、金属和农产品价格或居高难下。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疫情管控使得物流交通受阻而且欧洲地缘政治冲突推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3月份官方CPI超出预期,同比涨幅从2月份的0.9%大幅反弹至1.5%。
上周一中国公布了3月份信贷与社融数据,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具体来看,3月份新增社融4.65万亿元,明显高于2月份的1.19万亿元,也显著高于3.55万亿元的彭博一致预期。虽然过去两个月新增社融大幅波动,但社融存量增速最终还是在1季度末明显回升,从 2 月的10.2%明显反弹至3月的10.6%。企业信贷是3月新增社融的最大支撑。3月份对实体经济贷款3.23万亿元,同比多增4817亿元。往前看,虽然单月社融明显反弹,但疫情发展不确定性仍然较大,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仍未解除。中金宏观组预计央行会继续加力货币宽松,结构性政策是发力重点。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后文简称《意见》)发布,“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提出要求,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全面推动中国市场做大做强。具体来看,《意见》提出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原则包括: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我们认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上周一在出席香港立法会会议时表示表示,香港已完成对港股通南向引入人民币计价的可行性研究,香港特区政府将与内地监管当局和监管机构,就“港股通”交易引入人民币报价事宜进行磋商。
3月份美国CPI同步涨幅达到8.5%,创出历史新高,再度超出市场预期,破1981年12月以来最高月度同比涨幅。能源成本大幅上升是导致通胀率急剧攀升的主要因素。但是,也有迹象显示本轮通胀上升趋势可能有望见顶,因为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月度环比仅上涨0.3%,成为过去六个月最低涨幅。
虽然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市场对疫情防控措施方面的忧虑挥之不去,上周全部交易日中南向资金连续维持净流入,日均流入14亿港元,与此前一周的1300万港元相比流入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截止上周三,共计7.15亿美元的海外资金流入H股市场,其中被动型基金延续此前一周的流入势头,流入规模达到11亿美元,海外主动型基金上周流入总量共计3.93亿美元。
看,我们预计近期出现的恐慌性抛售已经结束,当前较低的估值水平有望推动市场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修复。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国内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较低的估值水平仍将为港股市场带来更多机会。板块方面,我们建议短期关注高股息标的和低估值标的,如部分金融、电信和能源板块。前期跌幅较大的优质成长股也值得关注。另外,随着香港疫情缓解,香港本地消费和金融标的也值得关注。